笔趣火

第八十一章 梁亡(第1/2页)

光大二年(568年)四月初八。

郢州,晴。

黄鹤楼上,陈伯宗正与虞世基席地对坐,临窗弈棋。

二十丈外,陈军兵士正与梁军勇锐相隔木栅,浴血厮杀。

西面江中,陈国大舰正与周梁快艇东西相拒,南北交攻。

“碰!”

一支飞矢刺过窗棂射入阁中,掠过君臣面前的棋枰,撞在阁楼中庭的地板之上,发出一声轻响。

虞世基见状,欲起身闭上那窗户,却被陈伯宗抬手拦下。

“虞卿,不必如此,此处距平地十数丈,周人之矢纵能入,强弩之末,亦无杀伤,何必闭户而使将士谓我无勇也。”

虞世基闻言,止了行动,只是执棋的右手仍在微微颤抖,他道。

“陛下若欲示将士以勇,城中安坐,便已足也,何必以万金之躯御此险地?”

“周人夜来袭此,有众数千,我军虽锐,一旦有失,陛下岂非自缚网中而至身危乎?”

陈伯宗拈起一枚棋子,轻轻敲了敲棋枰。

耳畔,两军喊杀之声愈来愈浓,显然,城外的战况已到了高潮关键之处。

他道。

“虞卿之言,善也。”

“昔汉高身率三十万众北讨匈奴,欲以其势而收天下之心,一时有失,困于白登七日,身亡国灭,悬于一线。是知天子涉险,固危也。”

“然而我知汉高之举,势在必为。时天下草创,诸侯不宁,汉高若能身率大军北破匈奴,天下之人,谁能复叛?”

“朕今日所以亲临前方而励将士,亦在携此势而示勇示信于天下也。”

“先帝在合肥,亲督众军,冒矢击鼓,而败齐人。及其得胜,将士服悦,是以天下归心,朝廷革弊兴治,因而不乱。”

“朕今日所以临此,亦在法先帝之明也。”

棋子随言而落,将那局形势,搅得晦暗难明。

窗外,将士厮杀声势之壮亦达顶峰。

“啪!”

陈伯宗信手将一枚棋子拍在案上,已是立身而起。

抬首望向南方窗外。

那里,陈周将士正甲械交击,血流赤土。

他道。

“今日,请虞卿为史官,记我为三军破贼,击鼓!”

————

郢州城下。

军帐之内,快步而入的梁帝萧岿,面上满是忧色。

按照原本的谋划,他与尚书仆射王操本来应该留守江陵,以待北援。

只是,数日之前,襄阳受困,宇文直下令江陵倾力北援,江陵总管崔谦忧心周军一旦大出,梁国便要叛周降陈,便令他率了七千梁兵与高琳同行,以弱梁军势力。

自然,官面上的理由是江陵难守,万一有失,他还可以跟从出击的高琳北走安陆,保全社稷。

周强梁弱,强权威迫之下,他这区区梁主,又如何可以不从?

是以前日,他将国中事务付于其弟安平王萧岩与柱国殷亮,他则同王操率了国中所有精锐能战之士,随周师东下。

幸而大江水涨,二万周梁联军浮江东下,顺风顺水,千里之遥,一日而至,直若神兵天降,似乎谋算将成。

然而,就在昨日,联军主将高琳派人北渡沔水,沟通安陆之时,突然发现沔水之北,竟皆已降陈,乡野更传安陆已陷,总管大野昞西逃。

获知此信的两军高层,心思几近崩溃。

周梁二万大军,南北东西四面皆敌,已为孤军矣!

好在高琳老将,犹算镇定,假令使者还军诈称联络已成,稍安群情之后,便与他及王操密议。

三人谋论良久,终于定计,当趁陈人守备未足之际,急攻郢州,若能功成,擒得陈帝,则万事皆安,若不能功成,则全军北走,由随州山间便道赴襄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无赖帝师乱世妖娆王重生之朕即国家大国崛起1857宦海风流三流书童大明之帝国再起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大汉昌邑王樱花下的血刀大明小官人江东幼虎战国修罗传异域人生大唐国妖三国之帝统天下宗明天下宣和画卷重生明末当皇帝大明至圣回到明朝当太子唐时归纪元1701晋枭三国之蜀汉复兴最终反击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异域纵横记非洲帝国贼三国娶个毛妹当老婆大明公侯大唐西域少年行千年军国医入白蛇汉家日月少女与枪与异界五代十国一儒生淘宝大明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