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写在高考日——把梦送出去,是一种确定的勇敢(第1/5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火】地址:51biquhuo.com
【胡静的社会高考】
铜林商厦·职工食堂午餐高峰
铝质餐盘的碰撞声、窗口大妈的吆喝,还有刘小利熟悉又响亮的嗓门——总是第一个穿透米饭香和热汤雾气。
最近他频繁出现在商厦里,因为王昭这几天都在这里,他便赖在这里“蹭吃蹭喝”,顺便“蹭人气”。
“不是吧,胡姐这么有才?你不是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吗?”
刘小利嘴里塞着糖醋里脊,眉毛飞起,语气里满是惊讶。
胡静坐在他对面,吃得不快,正撕着塑料筷套,听见这话,只是轻轻一笑。
“我是以社会身份参加的。”她语气温柔,像午后阳光落在瓷砖地面,带着一种几近透明的平静,“那时候虽然白天在打工,晚上还是自己复习。我想……跟你们一样,有个高考梦。”
她说得轻淡,但周围瞬间安静了。
因为他们都听得出,那两个字——“复习”——背后藏着多少夜晚的困顿、多少咬牙坚持的时刻、多少在城市缝隙中翻出的书页与回忆。
那不是教室白灯下的练习题,也不是课桌上的模拟卷,而是在工地、餐厅、出租屋、夜班缝纫机旁,一点点拾回的知识与信念。
刘小利停了停,把筷子放下,语气少有地收起调侃,笨拙而真诚地说:
“胡姐……你真的挺让人佩服的。”
张芳抬眼看了胡静一眼,眼神中多了一层新的理解与敬意;王昭则悄悄地笑了,那一笑,像是终于为胡静在人生地图上找到的另一个坐标点。
乔伊没说话,她只是静静地看着胡静——那个她一直以为只是团队里最稳重的“知心大姐”:情绪稳定、反应周到、说话有分寸、办事有章法。
可现在她明白了——胡静不是“天生平稳”。
而是走过太多不稳,才学会了如何把每一寸心跳收好,把每一句话讲轻。
她忽然想起昨晚胡静读的那封信——《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把梦送给别人》。原来,那不是“感性写作”,那是胡静真正活过、梦过、跋涉过的路。
乔磊靠在椅背上,放下筷子,缓缓出声:“我以前以为你是那种‘社会气息挂满身’的……结果你心里还有一座考场啊。”
他说得很轻,像是玩笑,却又带着意外的钦佩。
胡静没有回应,只是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像是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